首  页 通知通告 重要精神 科技政策 成果推介 工作动态 需  求 典型案例
东北林业大学成果
2015-05-13

一、项目名称:艾蒿精油产品

成果简介:艾蒿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极强,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和甘肃等地广泛分布,。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据历代医籍记载,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止咳、抗过敏等作用。尤其是艾蒿精油具有抑菌、驱蚊、杀虫、抗氧化,并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工、化妆品等领域备受亲睐,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更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本项目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精油,成本低、纯度高、产量高、无溶剂残留、绿色安全,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

 

二、项目名称:北方寒地抗逆花卉—草原龙胆、羽衣甘蓝和地被菊新品种

成果介绍:本项目现已筛选出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市场前景广阔的草原龙胆、羽衣甘蓝、地被菊等多个耐寒品种,并进行了区域性试栽,成果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选育出的新品种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选育的新品种,建立规模化制种和繁育体系,优化栽培模式,熟化技术规程,推动我国北方地区花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新品种登记:

羽衣甘蓝新品种:白罗裙(黑登记2006034)、红罗裙(黑登记2006035)、红日映雪(黑登记2011041)、粉玉(黑登记2012046)

草原龙胆新品种:单轮朱砂(黑登记2006036)、千堆雪(黑登记2006037)、碧芯黄丹(黑登记2007044)

地被菊新品种:火玫瑰(黑登记2006038)、神韵(黑登记2006039)、繁星粉(黑登记2009046)、火焰(黑登记2009046)

获奖情况: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草原龙胆“千堆雪”获一等奖;“单轮朱砂”获优秀奖;地被菊“神韵”获二等获。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羽衣甘蓝“粉玉”获金奖;“红日映雪”获优秀奖;地被菊“繁星粉”获银奖。

目前已取得经济效益、社发效益:本成果在我国北方花卉生产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草原龙胆是近年来国际切花市场发展较快的新型切花种类,已经成为荷兰花卉拍卖市场的十大切花之一。选育出的羽衣甘蓝新品种能耐-10℃低温,填补了我国北方城市初冬早春的绿化空白。地被菊新品种耐盐碱,抗干旱,管理粗放,绿化应用成本低。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及人居环境的改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花草种苗木将保持旺盛的需求。研究培育的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寒地优质抗逆花草新品种,对于实现北方城市园林绿化色彩的多元化、促进特色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将在城市生态绿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需求空间。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名称:多功能植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系统

成果介绍: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系统,采用现代生物分离工程理念设计而成,该系统由超声波萃取装置、,真空薄膜浓缩系统、工业化色谱层析系统及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组成,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处理萃取率高、纯度高、稳定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取得经济效益、社发效益:适用于东北林区特有浆果、坚果和食用菌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如色素、花青素、花色苷、多糖、多酚、黄酮、叶黄素等活性成分。该成果目前已经与十余家企业有深度合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新增利税超过2000万元。

 

四、项目名称:高寒地区青蒿引种栽培技术及药效物质分析方法

成果介绍:建立了黑龙江省引种青蒿的栽培技术:温室集成板式纸筒育苗方法。引种的青蒿适应性很强,不与农作物争地,可在荒地、废弃地、闲置地、石砾地等生产能力低的地块栽培,既可由农民个体种植、集体种植,也适于企业GAP规模化栽培生产,完全可以开展大规模栽培生产。建立了青蒿素含量检测方法:建立了青蒿素的柱前衍生HPLC-UV测定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黑龙江引种的黄花蒿提取物样品,证明该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经黑龙江省科技厅鉴定:该项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获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科学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取得经济效益、社发效益:该技术在黑龙江省引种栽培青蒿,委托第三方贵州大学、重庆青蒿素生产企业进行检验(采用收购青蒿时的重量法检验),含量均超过9‰,远高于5‰的青蒿收购标准;在不提高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单位面积青蒿药材的产量也超过了原产地15-20%左右。如按亩产(青蒿素含量9‰)药材180kg计算,亩收益2268元/年。建设年产40T青蒿素提取企业,年产值可达2~2.8亿元,需投资2000万元;可带动栽培基地建设面积4.8万亩,产值可到10886万元。这是个潜力巨大的产业,下游还可开发出青蒿制剂。使之成为栽培基地---提取物企业---制剂企业的产业链条。

 

五、项目名称: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成果简介:木塑复合材是“生物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俗称,为生物质与聚合物复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本项目主要采用回收生物质纤维材料如木材加工剩余物(砂光粉、锯末、边角料等)、废弃家具、枝丫材等,和回收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添加适量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造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小组,近几年针对木塑复合材料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熟生产技术。其中包括针状木纤维/HDPE复合材料挤出成型技术、阻燃抑烟型木质纤维/PVC复合材料挤出成型技术和木质纤维/塑料混合物复合材料挤出成型技术。其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密度0.8-1.2g/cm3;24h吸水增重率≤0.8%;静曲强度≥50MPa;弹性模量≥3.0GPa;抗拉强度≥30 MPa;冲击韧性≥8KJ/m-2。其中阻燃抑烟型木质纤维/PVC复合材料,根据GB/T8924-2005标准测试本产品,氧指数大于35%,点燃时间大于26s、不发生融滴,属于难燃级材料。

由于木塑复合材料本身可以获得良好的装饰性,同时还可以被染色或者喷漆,强度较好,阻水性能良好,维修成本低,防裂防腐性能好,加工成型较为容易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室内装饰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地板、门窗、园林景观、室外地板、运动场设施、公园长椅、甲板、工业托盘等广泛领域。

 

六、项目名称 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我省不同类型生态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为目标,突破了一批制约我省林业生态工程构建关键技术,构建了一批不同生态区类型植被恢复模式,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态主导型林业生态科技创新平台,为加速生态强省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项目主要创新点及科学价值有:(1)提出了典型黑土剖面粘化层的存在以及由于耕作和面蚀导致其分布上限的上移是浅沟发展为切沟的主要因子,揭示了黑土区沟蚀发生发展的驱动机制,为黑土侵蚀的调控以及侵蚀沟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2)通过筛选适宜树种、固体废弃物改良基质等方法,构建了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配套技术和模式,对于工矿废弃地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采用化学改良与生物改良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可减轻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土壤改良基质材料组合,解决了以往单一改良方式改良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短以及成本高的问题。(4)通过对退化森林湿地恢复过程的定量评价,构建了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体系及其模式,增强了天然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黑土沟蚀发生驱动机制、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基质改良、盐碱地表层土壤盐分控制、退化森林湿地人工修复技术等方面具有原始创新性;在平原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水土保持林构建与综合治理以及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等方面属集成创新;整体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植物新品种权1项,出版专著1部,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创新点相关论文81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近三年在25家单位进行成果推广,建立示范区36处,推广面积达29万公顷,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87亿元。与对照区相比,生态工程建设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3%,林木生长量提高了13.2%;水源涵养功能提高22%,土壤侵蚀模数降低40%以上。

 

七、项目名称:红豆越橘系列饮品产业化

成果简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摄食水果蔬菜,特别是野生浆果不仅能获得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还因其含有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和花色苷等,能够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患各种生活疾病的风险。红豆越橘 (Vaccinium vitis-idaea)果实为亮红色,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可开发系列产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八、项目名称:红树莓产业化项目

成果简介:树莓在世界上被誉为“黄金水果”。除富含果糖、维生素、氨基酸,风味香醇,酸甜可口外,还有三大保健药用:一、人体可吸收的植 物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居各种水果之首。经常食用,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美容,抗衰老;二、天然抗致癌物质“鞣化酸” 含量超过蓝莓居各类可食物之首,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脏癌有特殊疗效;三、富含天然阿斯匹林“水杨酸”,可镇痛解热、抗血凝,亦可 减少心脑血管栓塞的发生。红树莓为黑龙江省栽培最多的一个品种,市场前景广阔。本项目包括红树莓果茶、红树莓薏米果茶、红树莓果酒和红树莓花草酒四部分。各项相关技术成熟,红树莓果汁与花草、营养保健米搭配,营养互补、颜色相生,强身健体,适宜各类人群饮用

 

九、项目名称:基于细胞壁反应细胞腔填充的木材单板改良功能化技术

项目简介 “基于细胞壁反应细胞腔填充的木材单板改良功能化技术”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与相关合作企业在国家、省级和横向合作等项目支持下,经多年系统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而建立的木材功能化深加工、高附加值利用新技术。该技术重点针对我国广泛种植的人工速生林低质木材,采用真空/加压等方法,将由低聚合度树脂或有机单体、催化剂和功能化助剂组成的处理液注入木材单板中,引发聚合反应使之在木材细胞中固定,从而增强木材性能(控制变形开裂、增加力学强度、降低吸水性、增强耐腐朽能力)并赋予其新的功能(防虫和阻燃功能),提高低质木材的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本技术以木材细胞改性和功能化理论原始创新为基础,建立了木材细胞壁反应改性、木材细胞腔填充增强和改性木材阻燃功能化关键技术,形成了专有的木材改良功能化药剂制备技术、木材单板浸渍处理技术与装备、浸渍单板干燥固化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木材单板改良功能化技术体系和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创新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美国化学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著作2部,与创新点有关的论文共发表49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6篇。

本技术发明了环保高效、低成本的改性功能药剂和相应的木材处理装置,解决了药剂利用率低的瓶颈问题,极大的改善了低质速生木材的原有性能,并赋予防虫阻燃等新功能,显著提高了木材的附加值。本技术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在木材改性学术前沿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攻克了长期以来国际木材功能改良的技术瓶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林产工业结构调整和木材加工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技术。科技查新表明,本研究具有原始创新性,第三方产品检测报告显示性能指标显著改善,两项关键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际木材保护研究组织2009年度“Ron Cockcroft Award”奖。本技术先后在江苏盛和木业(改性复合地板)、天津729体育器材(乒乓球拍)、上海伟佳家具(塑合木单板)等公司进行推广,近三年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利税合计7000余万元,创汇合计近6000万美元。

 

十、项目名称:秸秆高端利用、及其新农村循环经济技术

成果简介:用秸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生物燃油联产碳、热成套装置技术。该成套装置技术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王述洋教授领导完成的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由十余项国家专利组成,是一种可将各种秸秆、林木废气物,快速裂解转换成生物燃油清洁液体燃料的大型高技术成套装备,由多项国家专利组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用秸秆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油清洁燃料的同时,还可联产出大量高热值碳和余热,装置运行稳定,年可持续运行300天以上,生产过程无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正常生产条件下,产油率在50%~65%。现可向用户提供斜板槽式、转锥式和流化床式3种系列、年产生物燃油5000t、8000t和10000t 产能的成套装置或技术。

(2)用生物质联合生产“碳-气-电—热-肥”新技术

公司研发的该技术以木屑、木片或挤压成颗粒的秸秆为原料,生产碳、燃气、废热、叶面肥或木醋等,燃气可用于居民生活炊事或热能生产,也可用内燃机发电上网销售获利。废热可供大棚等设施农业利用。该技术投资少、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作为新农村或城镇化建设实用配套新技术,是一种不依靠国家补贴即可商业化运行赢利的实用技术服务方式:提供成套装置设计、开发,或联合承担新农村建设配套技术与工程服务等。

(3)人性化家用“烧炕-采暖-洗浴-炊事”生物质多功能炉

本技术是公司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成果,旨在提供一种适于北方农村的以生物质成型燃料为燃料的家用多功能炉。本实用新型通过炉体结构及有关部件设计和配风设计,解决了舒适的炊事工作要求有较高的炉面高度、而正常烧炕排烟高度要求炉面比较低的技术矛盾。实现了烧炕和炊事皆宜的要求。

田间废弃秸秆自动拾取—粉碎—致密成型联合机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联合机械系统,可在田间里一次性将秸秆直接加工成致密成型燃料,原料最大允许含水率可达25%,压缩成的颗粒燃料密度在0.8~1.1之间,每小时可拾取、压缩1.5~2t,整个车辆1人操控,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机种。目前,我们面向社会转让该发明专利技术,或引资联合开发,共同生产销售该机械。

沙漠沙生灌木平茬-收获-粉碎联合机

 该种沙漠沙生灌木平茬-收获-粉碎联合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对沙生灌木连续、快速进行平茬、切断,然后通过自身传送装置将切断的沙生灌木碎料自动收集、输送到跟随作业的原料运输车上。该原料可直接用作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无需二次机械加工。可显著节约集料处理作业成本,经核算可使集料处理作业成本节约至现有最优成本的70%左右,是一种技术性能先进、高效且

具有可观商业开发价值的新机种。本公司面向社会转让该技术专利或招资联合开发该技术。

沙漠治理工程机械——草沙障自动铺设-栽植联合机

该机械由大型沙漠拖拉机牵引,既可同时连续进行纵向多行草方格沙障铺设和栽植,又可同时在车辆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按规定的间距完成横向草方格沙障的高效、可靠铺设与栽植。必要时,还可根据需要对草方格根部进行施肥和播种,以期实现经济、高效地进行沙漠工程化治理的目的。该技术可开发成沙漠工程化治理大型自动化装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公司向社会提供该专利技术服务或引资联合开发、生产销售。

 

十一、项目名称聚合物无卤阻燃与表界面协效基础研究

项目简介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了:(1)以三嗪结构为载体,设计合成了三嗪大分子和蜜胺磷酸盐阻燃剂,研究了阻燃剂的结构与材料的阻燃效率、力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2) 以水滑石结构改造为出发点,研究了形态结构、金属离子与材料阻燃性能的构效关系;(3) 研究了高分子阻燃材料(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等)的表界面性质,以及其与材料阻燃效率、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4) 研究无卤膨胀阻燃协效、聚烯烃高效催化炭化的有效途径和催化作用机制,以及与材料阻燃效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1)设计合成的含羟乙基支链的三嗪-二胺共聚大分子(三嗪大分子)作为膨胀阻燃剂的成炭发泡剂具有极高的阻燃性能,其支链结构是影响阻燃效率和耐水性的关键;(2)金属离子的引入改变阻燃剂的构效关系。锌离子改性的聚磷酸蜜胺盐阻燃剂形成针状晶型结构,能明显地改善与尼龙的界面性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镍离子改变类水滑石的结晶形貌,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改善了EVA材料的阻燃性能;(3)有机硅树脂的迁移形成表面疏水性膨胀阻燃聚丙烯材料,首次提出用阻燃材料表面协效机制;(4)金属氧化物(La2O3、Ni/Mo/Mg/O等)在膨胀阻燃中表现双催化作用,其能显著提高膨胀阻燃剂的阻燃和成炭性能,能催化膨胀阻燃剂自身催化酯化成炭,同时催化聚烯烃的有效炭化。

无卤化阻燃是研究开发生态、环保、火安全聚合物阻燃材料的核心领域,上述研究发现点是解决聚合物高效阻燃、耐水、力学和加工性能等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支撑。首次创新提出的依据构效关系设计合成高效无卤阻燃剂思想、金属氧化物在膨胀阻燃体系中的双催化理论、阻燃材料的表界面协效机制等涉及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燃烧学、催化、表面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对这些学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二、项目名称:蓝莓采摘机

成果简介:近年来蓝莓的保健作用和经济、药用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世界水果之王”,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跃居世界第四,蓝莓种植已成为农林经济新的增长点,国际市场供不应求,需求量不断高速增长,深加工增值更是惊人。目前,因国外蓝莓采摘机因其价格昂贵而无法引进,我国蓝莓收获完全依靠人工采摘,损失严重,采摘费用约占蓝莓生产总成本的50%~70%,严重制约了蓝莓大面积的推广与种植。东北林业大学郭艳玲教授深入美国考察,依据国外蓝莓种植采摘原理,针对国内蓝莓种植标准率领课题组相关人员进行大量调研、反复论证,在国内首创研制开发出适于本国蓝莓种植园使用的蓝莓采摘机,针对不同的品种和工作原理,研制开发出的蓝莓采摘机主要分为两个系列:采摘高丛蓝莓的牵引式高丛蓝莓采摘机和采摘矮丛蓝莓的滚筒式矮丛蓝莓采摘机。试验证明,采摘实验样机工作可靠,性能稳定,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如进一步研制开发可推向市场,成为产品,填补我国蓝莓采摘机械技术空白。

 

十三、项目名称:蓝莓产业化

成果简介:蓝莓系列产品是由蓝莓果实,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保健食品。蓝莓中花青素是所有水果和蔬菜中最高的,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预防动脉内斑块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预防多种癌症等功效。尽管蓝莓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但我国对蓝莓的精深加工技术仍远远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

 

十四、项目名称:蓝莓果渣花青素提取纯化工艺

成果介绍:以蓝莓加工剩余物—果渣为原料,采用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通过匀浆、酶-负压空化等生物诱导技术建立的提取工艺具有集生物诱导培养和高效提取于一体的特点。同时,利用现代化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膜过滤和重结晶技术分离纯化花青素。本项目具有产业化前景。

成果用途:强效的抗氧化剂,变废为宝,提高蓝莓原料的利用度。

 

十五、项目名称:蓝莓果渣花色苷保健品产业化

成果简介:目前蓝莓资源及相关产品非常多,造成蓝莓副产品-果渣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利用率不高,本项目以蓝莓果渣中花色苷为原料,开发不同产品剂型的蓝莓果渣花色苷保健品,如蓝莓果渣花色苷片剂和蓝莓果渣花色苷冲剂等。研究表明,蓝莓果渣花色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氧化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高血脂大鼠的甘油脂水平,改善高甘油脂脂蛋白的分解代谢;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抗变异、抗肿瘤、抗过敏、保护胃粘膜等多种功能。因此蓝莓果渣花色苷产品是长期食用为保健佳品。本发明采用片剂制备的一般工序,选用适合花色苷理化性能和制备要求的几类辅料进行该片剂的制备,在尽量防止功能性成分花色苷的氧化破坏的条件下进行制备,制备出的该片剂应具有花色苷的降脂保健效果。

 

十六、项目名称:林产浆果花色苷分离纯化技术

成果介绍:本项目以林产浆果为原料,以其中花色苷为目标物,采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浓缩、柱层析析、真空冷冻干燥等先进工艺,分离纯化花色苷,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对花色苷影响小,萃取率高,产品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花色苷萃取率≥90%,花色苷食用色素纯度≥60%。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范围:花色苷具有类黄酮物质降脂、抗衰老、美容、养颜、减肥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国内外公认花色苷是作为替代合成食用红色素的资源最为丰富的理想花色苷食用色素。市场预测及预期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不仅消除了安全性问题,而且具有类黄酮物质降脂、抗衰老等保健作用,是国内外公认的天然食用红色素的资源。目前,花色苷需求量在500吨左右,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需要量在1,500吨左右,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领域。社会的需求量成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条件:项目适合于林区浆果深加工企业,可在生产果酒、饮料等传统产品的同时,以副产物提取花色苷,也可以浆果为原料直接生产加工。以日产20kg花色苷为例,设备投资金额为200万左右。厂房面积1000m2

 

十七、项目名称:龙牙楤木高产培育产业化

成果简介:龙牙楤木Aralia mandshrica是一种食用、药用、工业加工、观赏价值很高的经济植物。其嫩芽被人称之为“天下第一”的山珍,是我国东北林区特产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其鲜品及盐渍加工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人们长期采用掠夺式的采集方式,使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刺嫩芽的蕴藏量和可采量逐年锐减,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日本对龙牙楤木人工栽培已形成一种产业,进行大规模盈利栽培,并已选育出无刺品种,韩国已经引种选育,进行人工栽培。我国对保护野生资源和营建龙牙楤木经济林必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我所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边续几十年时间对龙牙楤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苗木繁殖方法、经济林营造模式、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近年我所先后又进行了航天育种试验及无刺龙牙楤木品种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八、项目名称:鹿茸产品产业化

项目简介鹿茸存在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蛋白质、多肽、脂类、核苷、多胺、多糖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目前国内鹿茸加工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多以胶囊形式出现,品种单一,本项目采用工业化生产工艺分离提取出鹿茸多糖、鹿茸胰岛素活性因子(IGF-1)、鹿茸多肽、鹿茸胶原蛋白等活性物质,开发鹿茸精深加工产品,产品形式多样,产品活性成分含量高,能有效提升我国鹿茸产品的利用水平。开发鹿茸精深加工产品,解决我国鹿茸中活性成分利用水平低,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已经研发成功的主要产品有:鹿茸降血脂系列、鹿茸降血糖系列、鹿茸抗疲劳饮料系列保健品和鹿茸精调味品。

 

十九、项目名称:鹿肉制品产业化 

项目简介鹿肉及其制品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营养食品,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我国在鹿肉制品的生产加工存在鹿肉制品结构不合理,虽然已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初级加工品居多,精深加工品很少;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肉类产品质量不高,方便性欠佳等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这类产品上的需要。本项目开发鹿肉制品,产品具有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的特点。已经研制成功的产品包括:调理鹿肉制品、休闲鹿肉制品系列。

 

二十、项目名称:纳豆产业化

成果简介:纳树豆是由树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的保健食品。试验证明,树豆发酵产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对三高综合症,肠道菌群失调,肥胖,癌症等多种疾病具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本产品采用天然来源的树豆进行深加工,运用独特的固定化液体发酵工艺制备出了营养丰富、安全无毒的纳树豆保健功能食品,其所含有的纳树豆激酶及纳豆菌代谢产物等活性物质,使其成为具有特异性溶栓保健功能及重要开发前景,可替代传统溶栓药物的食品。除树豆外,其他经济作物的豆类也已通过本项目技术开发成纳豆类系列产品。形成了以纳豆粉、纳豆胶囊、纳豆口服液等多种产品形式的一体化生产线。

 

二十一、项目名称:漆酶制剂产业化

成果简介: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不同性状和规格的漆酶产品,作为高效的生物检测器而成为底物、辅酶、抑制剂等成分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漆酶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项目团队一直致力于提高疣孢漆斑菌FTL01高产漆酶产品酶活力的研究,在进行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相关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制定出完整的产业化生产工艺。在未经浓缩的前提下,最终产物酶活性可达120U/ml -200U/ml,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上居位于一流水平。本项目团队已经利用实验室设备完成中试,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相对于实验室产品仍能得到保证,项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熟性及可行性。

 

二十二、项目名称:沙棘木耳生产技术

成果简介:本项目以沙棘果渣为原料,添加到黑木耳栽培料中,筛选出两株适于沙棘渣栽培的黑木耳菌种—黑威29和黑威11,该技术不仅增加了黑木耳的产量,而且经测定黑木耳中总黄酮含量也有增加,具有协同互补和增强黑木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一、黑木耳子实体黄酮含量达3.0mg/100g以上;二、富集沙棘黄酮的黑木耳单产达35g/标准袋以上,产品质量达到行业标准;三、制定了富集沙棘黄酮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二十三、项目名称:喜树碱衍生物高效提取技术

项目简介:建立起一整套喜树碱衍生物高效提取技术:鲜法匀浆和快速渗滤→负压空化混旋固—液萃取→负压空化混旋液—液萃取等创新性技术步骤,实现产业化高效生产天然高纯度HCPT和CPT的生产工艺。解决了天然10–羟基喜树碱(HCPT)和喜树碱(CPT)的产业化提取、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极具推广价值。用该技术成果提取的喜树碱的纯度可达到95-98%,10-羟基喜树碱单体,纯度达95-98%。

目前已取得经济效益、社发效益: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产品纯度可达97.5%的国际标准的喜树碱提取提纯新工艺,改变了我国原有喜树碱生产方法的原始落后、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对生产人员毒害大、环境污染严重及产品收率纯度低的现状。该工艺2003年该项目技术转让给浙江海正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二十四、项目名称:药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技术

成果简介:2006年已在建立了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植物的产业化基地,拥有精良的研究团队。目前已利用1吨生物反应器成功生产了人参不定根,且人参皂苷含量高于大田栽培5-6年人参的含量。各项技术达到了中试水平的各项要求,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成熟条件。

 

二十五、项目名称:一种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新技术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新技术,它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袋栽方式对黑木耳进行栽培的过程中,传统管理模式的地栽春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了管理,其菌袋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该技术将废弃的菌袋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使菌袋袋顶也能产生耳片,令菌袋中的养分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实现菌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出耳量的提高。

 

二十六、项目名称:优质南瓜新品种的推广

成果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优质南瓜品种,是引自俄罗斯品种杂交选育的。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强,耐低温,耐弱光,易座果,易栽培,产量高,外观美,商品性好,风味和口感佳。其中籽用南瓜籽粒饱满,肉用南瓜果肉富含多糖、淀粉和果胶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和保健成分。部分主要品种有金龙瓜1号,黑龙瓜1号,SW-2SW-3等。

 

二十七、项目名称:珍稀食药用菌培育及现代木耳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成果简介:针对木耳制菌污染率高,生物学转化率低,耳片质量欠佳、木材资源耗费严重等问题。通过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改良了菌种生产方法,建立了棚室挂袋木耳人工栽培新模式,获得了替代原料新配方,进而降低了菌种污染率、提高了木耳菌种的生产效率、缩短了菌丝生长时间、提高了生物学转化率和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木耳产量、节约了木材资源。

 

二十八、项目名称:紫叶白桦离体快速繁殖及其苗木培育技术

成果简介:紫叶白桦是从美国威斯康星州Evergreen苗圃引种、适合一年四季观赏的优良树种。由于其花无育性、不产生种子或产生的种子不能形成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小植株,所以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和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资助下,建立了紫叶白桦离体快速繁殖及其苗木培育技术,发明了2种新工艺。新工艺I(一种紫叶白桦的微繁方法,专利授权)可以实现种质资源快速大量繁殖,具有周期短、效率高、遗传稳定性好、操作技术简单,省工省时,成本低的特点;新工艺II(一种提高紫叶白桦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专利授权)可促进苗木生长、提高叶色稳定性。该新工艺培养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叶片颜色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苗木生长健壮。这些技术为该树种资源大量扩繁提供了一条经济、快速、高效的技术途径,同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绿化用树种奠定了基础。该技术成果在紫叶白桦无性繁殖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出了2套新工艺,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这些技术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及老山实验站、哈尔滨实验林场、黑龙江省植物园、黑龙江省孙吴县林业局、北京怀柔园林绿化局乡土植物园等地推广应用,对保护珍贵植物资源,扩大资源数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技术支持: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