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通告 重要精神 科技政策 成果推介 工作动态 需  求 典型案例
省林科院部分成果
2015-05-14

一、项目名称:影响花尾榛鸡人工扩群关键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花尾榛鸡人工饲养及繁殖。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本项目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花尾榛鸡种群采用控光、降温、人工授精、投放义卵、加强营养等综合技术,提高了花尾榛鸡的产卵数量及种卵质量,使平均产卵量达16.6枚∕只、卵受精率达83.1﹪,受精卵孵化率达87.2﹪,幼雏百日龄成活率达78.8﹪.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研究不但提高了人工饲养花尾榛鸡的繁殖能力,而且还解决了花尾榛鸡人工扩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制定了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LY∕T1727-2008《花尾榛鸡饲养技术规程》,该标准所规定的各条款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联系人】葛东宁

【联系电话】0451-8660224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项目名称:北美驯鹿新品种及驯养繁殖技术引进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国家“948”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引进种鹿。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⑴引进加拿大培育的肉茸两用型优良北美驯鹿Target种公驯鹿2只,与我国驯鹿自然交配,受孕率达到60﹪;

⑵引进优良北美驯鹿Target种公驯鹿冷冻精液细管40只,对我国驯鹿品种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受孕率达到70﹪;

⑶建立完整的北美驯鹿和改良驯鹿饲养管理技术;

⑷培育杂交北美驯鹿Target后代20只,同时建立1个驯鹿品种改良示范场;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解决了引进种公驯鹿的风土驯化,掌握了冷冻种公驯鹿精液保存、运输和人工授精技术,建立起人工改良驯鹿品种小种群和示范场。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联系人】钟立成

【联系电话】0451-8660224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三、项目名称:工业用材林树种引选及培育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利用引进的优良品种繁殖材料和有性与无性繁殖技术,建立引进的优良品种种质基因异地保存库,通过遗传品质优良的繁殖材料选择与驯化、改良、远源杂交制种技术,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栽培的工业用材林优良品种,并利用研究的新品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优良新品种苗木,利用选育出的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系)建立用材林培育示范林。

为工业用材林新品种培育提供优良繁殖材料;为引进优良新品种育苗提供配套技术;为高寒地区工业用材林建设提供配套培育技术和示范。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本课题组开展的树种引进工作包括16个树种;通过实生苗育苗技术研究,繁育苗木40余万株;通过对引进树种枝条、种穗,的扦插、嫁接和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繁育苗木50余万株;建设试验林总面积达到200余hm2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目的创新点:1、首次开展针对高寒地区的大规模工业用材林树种引种、种质资源库建设、无性繁殖及栽培试验,取得了成熟的配套技术体系。2、筛选出适于高寒地区工业用材林培育的优良树种16个。利用引进美洲山杨优良品系与中国山杨开展地理远源杂交,采用胚培养技术培育出中美山杨杂交新品种5个;利用引进的日本落叶松优良品系与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交制种,获得了7个具有明显抗病、抗冻、速生杂种优势的新品种。3、研制出山杨杂种、欧洲白桦等树种的细胞组织培养高效快繁培养基配方及组织培养体系;研制出白云杉扦插繁殖技术以及欧洲赤松异砧嫁接技术。本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郭树平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四、项目名称: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新品种选育及培育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通过对平原杨树各品种(系)的苗期和幼林期的区域试验,并结合各品种(系)的制浆特性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定,选育优质速生平原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系);通过栽培试验,提出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林优化栽培技术。

课题研究成果为我省造纸工业提供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林平原杨树新品种及其优化配套培育技术,为我省平原杨树纤维用材林建设提供示范。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进行了22个新杂交组合的育种研究,其中有六个组合直接获得了实生苗,共1000多株。建立了小黑杨花粉愈伤组织与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通过研究建立了高效的小黑杨花粉植株组培体系,共获得264株系721株苗,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85.7%。通过栽培试验,提出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林优化栽培技术,建立试验示范林10hm2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目的创新点:1、提出了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林新品种(系)综合评定技术;2、建立了小黑杨花粉愈伤组织与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用SSR分子标记法验证了小黑杨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区别;3、提出了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用材林优化栽培技术。本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祁永会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五、项目名称:森林浆果资源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省科技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成果对黑龙江省及其周边林区的林下野生小浆果资源:山葡萄、北五味子、软枣猕猴桃、越桔、笃斯越桔、蓝靛果忍冬、树莓、黑加仑(黑穗醋栗)、沙棘、花楸等优良育种材料进行广泛选育、引种及驯化,并在优良品种全省区域化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浆果高效栽培、果园建设及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同时,开展森林小浆果的采集、储藏、浓缩、加工与保鲜等技术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筛选出适于本省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良新品种。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选育出22个优良品种、6个优良种源。实现对中国沙棘的遗传改良,培育出4个具有较强杂种优势新品种,单株果实产量较中国沙棘提高257.2%。(2)营建种质资源基因保存基地2处、改建蓝靛果忍冬天然果园1处、营建大果沙棘无性系果园1处。 (3)提出了高寒地区森林浆果繁育栽培技术16项,森林浆果品种的微体繁育技术体系10项,申报技术专利2项。(4)营建森林浆果栽培示范区5处,总面积达117.95hm2;营建、扩建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2处,面积达 20.0hm2;(5)研发森林浆果新产品4种,年加工规模达310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35%;提出2种森林效果果品加工新工艺。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2)综合组装与系统集成相结合;(3)常新研究与技术组装相结合;(4)应用研究与综合示范相结合;(5)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六、项目名称:红松坚果经济林丰产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项目适宜在东北林区红松分布区内红松坚果经济林中应用。发展红松坚果经济林是今后北方林区资源开发利用和多种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解决了红松坚果经济林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红松坚果林生长与结实规律以及丰产技术的调查研究,提出红松坚果林培育的配套丰产技术,使红松坚果经济林的经营管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区的多种经济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红松分布区内,通过对不同地区天然和人工林丰产技术的调查与收集,从红松坚果林培育的优树选择、无性系选择、开花生理、促进结实和综合培育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优树模型、疏伐强度模型、红松坚果冠径发育等模型,提出了红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坚果优树标准和优良无性系选择方法、红松开花结实生理及控制技术、促进结实技术和综合培育技术等研究内容,总结了红松坚果经济林在生产实践与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坚果经济林培育丰产技术。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通过对红松坚果经济林的高产、稳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选育出高产结实品系4个;制定出红松坚果经济林的丰产配套技术规范,其内容和指标科学合理,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丰产技术的应用可使坚果林的培育周期缩短5-10年,增加产量2-4倍,现有坚果林平均产量200kg/hm2。改建后的优良无性系坚果林最高产量可达800-1000kg/hm2。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提出的红松天然林和人工林选优标准、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方法、开花结实调控技术、促进结实措施和综合培育技术等具有较高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开展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与红松坚果林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体模式。该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项目如此深入的研究红松坚果经济林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填补了红松坚果经济林研究的空白。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李霞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七、项目名称:优质山杨杂交新品种(1333、1132)繁育及栽培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通过对优质山杨杂交新品种银×山1333( P. alba×P. davidian CL. ‘1333’)和山×银山1132( P. davidian Dode×(P. alba×P. davidian) CL. ‘1132’)的繁殖材料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方式以及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优化,完善其无性繁殖配套技术,并通过多季栽培技术、造林密度以及栽植方式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栽植与培育技术,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优良品种、优质苗木及成熟技术,对恢复生态、丰富和加大本土树种的遗传基础、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完善组培无菌操作技术,组培苗污染率控制在4%以下;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采用分化苗试管外生根新技术,将生根与移栽同时进行,降低组培生产成本40%以上;通过营养杯苗苗期水肥和温湿度控制技术,优质苗出圃率达到70%以上。(2)利用春季和雨季造林关键技术,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依据造林地土壤类型采取覆膜或施用保苗剂等技术,以避免苗木生理干旱,提高造林成活率;掌握造林苗施肥、整形、修枝、病虫害及畜害防控等技术,苗木生长超过对照30%以上,秋季可正常进入休眠期,顶芽形成达到95%以上。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通过组织培养、根繁和试管外生根技术的熟化与完善,提出山杨优良品系(1333、1132)无性快繁技术,为实现山地杨树工厂化繁育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容器苗、裸根苗等多种造林模式和多季造林方式的中试和示范,提出山杨优良品系(1333、1132)适宜的造林技术,解决了山杨造林技术瓶颈问题,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邢亚娟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八、项目名称:落叶松优良杂种的选育及其种子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成果适用于北纬46度以南地区和广大的浅山区用材林培育、城乡绿化与防护林建设。其技术原理是应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种子园营建与经营管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种子生产等技术与原理,深入研究了杂种落叶松良种选育及杂种落叶松种子产量方面的遗传变异及增产潜力。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开放式控制授粉技术,使落叶松种间杂交制种的工作效率提高10倍以上;探索了大量生产优良杂种种子的新方法-营建杂种无性系种子园;建立了生长和材质多性状无约束指数联合选择方法。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技术优势:首创了开放式控制授粉技术,使落叶松种间杂交制种的工作效率提高10倍以上,所得杂种的比例几乎为100%,这在国内、国外均为首例。通过大量制种以获得较大的供选群体,通过对供选群体的高强度选择(i≥2.66),以各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作为建立杂种种子园的建园材料,克服了杂种分化过大的现象,杂种种子园所产之杂种后代比其上一代还要整齐一致。

(2)杂种产量优势:14年生杂种落叶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良种7.8%、15.7%、33.8%。杂种落叶松冻害指数为3.3%~14.1%;与当地落叶松抗病能力相比较,发病率降低15%、感病指数下降29%。

营建杂种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过程实际上是进一步改良和提升杂种种性的过程,其子代将具有比其亲代更高的增产能力;比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后代增产20%以上,比长白落叶松小北湖优良种源后代增产23%以上;比普通落叶松造林用种增产60%~100%以上。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周显昌

【联系电话】0451-8660354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九、项目名称: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优良品系选育及推广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项目利用在中、美、加三国合作项目中成功选育出的生长速度快、心腐率低、材质优的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优良品系,通过各无性系繁殖材料,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方式以及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优化,完善其无性繁殖配套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工厂化无性繁殖育苗技术体系;通过密度控制、水肥控制、造林时间控制、整形和修枝等技术,筛选出适宜的栽植与培育技术体系;通过气候带选择、地理选择和立地条件选择,开展了区域栽培试验与示范区建设,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用材林培育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优良造林新品种,对恢复生态、丰富和加大本土树种的遗传基础及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组培苗污染率控制在4%以下;利用组培苗炼苗与移栽时间、环境条件因子、杂菌控制、移栽方式等技术,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利用营养杯苗苗期水肥和温湿度控制技术,优质苗出圃率达到70%以上。

(2)利用春季和雨季造林关键技术,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调控容器苗造林密度,实现科学栽培与利用;利用造林苗施肥、整形、修枝、病虫害及畜害防控等技术,苗木生长超过对照30%以上,秋季可正常进入休眠期,顶芽形成达到95%以上。

(3)营造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优良品系示范林810亩,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0.02%。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邢亚娟

【联系电话】0451-8661987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项目名称: 黑木耳果酱加工工艺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牡丹江市科技局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技术原理:黑木耳果酱产品,采用黑木耳、野生蓝莓、东北原生种猕猴桃等为原料配以其它辅料,研制出即具营养又具不同风味的黑木耳果酱产品。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对采收的黑木耳、野生蓝莓、东北原生种猕猴桃进行了分选、清洗、去皮、切碎、软化、打浆,确定以上各实验步骤所需的技术参数;超微粉碎、进行离心分离、真空浓缩、乳化均质、罐装、杀菌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参数的确定;以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黑木耳果酱的配方选择,收集试验数据,确定了黑木耳果酱的最佳产品配方;进行对比试验,重复试验,保质期试验,定制包装,生产出了一定量的黑木耳果酱产品。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此项目研制的食黑木耳果酱产品,采用黑木耳、野生蓝莓、东北原生种猕猴桃等为原料配以其它辅料,研制出即具营养又具不同风味的黑木耳果酱产品。产品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不但营养丰富,还可祛病强身。黑木耳果酱可以利用等外食用菌或破碎、边角料进行加工,具有提高黑木耳利用率、增加收益、避免资源浪费的意义。本项目宗旨就是要利用牡丹江得天独厚的黑木耳资源,将黑木耳制成营养美味的果酱类产品,方便人们食用,充分发掘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价值,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营养源,黑木耳果酱产品的研究开发,将会提高黑木耳的综合利用率,并给食用菌加工产业带来新的加工途径。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一、项目名称:黑木耳休闲方便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任务来源: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

技术原理:

1)、黑木耳果冻产品,采用黑木耳超微粉、蓝莓果浆为原料配以其它辅料,研制出黑木耳果冻产品。

2)黑木耳果羹产品,采用黑木耳超微粉、蓝莓果浆为原料配以其它辅料,研制出黑木耳果羹产品。

3)黑木耳超微粉营养粥产品,黑木耳超微粉、黑米、糯米等辅以蜜枣、红豆、芸豆、桂圆、莲子、银耳、榛仁、松仁。将具有多种功效的黑木耳引入方便粥食品中旨在研制生产出一种具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效的黑木耳超微粉营养粥。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针对我省黑木耳大都是以初级产品即干品的形态上市销售,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现实情况,本项目研究确定为易于实现转化的以森工小型加工企业乐于接受的小投入、高产出的短平快类的黑木耳休闲、方便食品小型生产项目,采用黑木耳、山野果、森林坚果等为原料配以其它辅料,研制开发出富含营养且具有不同风味的黑木耳系列休闲、方便食品。

1)黑木耳果味冻加工工艺技术及产品配方的研究

包括原料预处理及原、辅料配比研究;产成品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的研究。

2)黑木耳果羹加工工艺技术及产品配方的研究

包括原料预处理及原、辅料配比研究;产成品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的研究。

3)黑木耳超微粉营养粥加工工艺技术及产品配方的研究

包括原料预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原、辅料配比研究;预煮、杀菌工艺技术参数的研究及产成品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的研究。

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在我国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大环境下,黑木耳产品多元化开发是值得重视的切入点,打开以黑木耳为原料制成的产成品品种单一的局面,使其产品形成系列化,能够有效促进黑木耳栽培、加工、产销形成产业,黑木耳产品系列化开发是保持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黑木耳为原料加工出方便、更健康的食品,将推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使富有黑木耳资源的林区产业向非木资源要效益,将为林副产品加工产业开辟一条新途径。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二、项目名称:山野菜山野果混合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山野菜山野果混合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项目,以天然生长的蕨菜、黄瓜香、刺嫩芽、软枣猕猴桃为主要原料,以林副特产研究所多年来林副产品加工及饮料加工技术为基础,并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经保鲜护绿,低温提取,调配混合,高剪切均质,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等工艺,研制环保、安全、营养、方便的天然果蔬饮料。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技术特点:本产品的原料选自绿色食品基地,其采集、贮藏、运输、加工过程中,不添加化学合成色素和防腐剂,达到国家果蔬饮料和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准。该产品为山野菜山野果深加工的新产品,该产品的创新点有:1.饮料行业中的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快速脱盐比自然脱盐提高效率15倍;3.不添加化学合成色素和防腐剂添补了国内外饮料行业的空白,将满足人们对森林绿色食品的需求。本项目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有:1.山野菜、山野果鲜汁低温提取及保绿实验研究;2.原汁、混合汁不分层、不沉淀的实验研究;3.饮料配方的优化选择。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目前国内外都在追求天然、营养、健康、方便的果蔬饮料,以天然绿色植物为原料,生产野菜、野果饮料更是人们青睐的饮品。近年来,美、日、德等国果蔬饮料的发展快速增长。日本近十年来饮料行业是由碳酸型饮料为主转变为果蔬饮料,其发展速度很快,果蔬饮料已占饮料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目前饮料的总产量1600万吨,其中果蔬饮料只有20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12.5%。同国外比差距很大。去年中国国际果蔬汁饮料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分析,中国果蔬饮料市场潜力很大,将成为果蔬饮料增长最多,市场最大的国家,可见市场空间很大,前景更广阔。

本项目技术成果,主要面向有山野菜山野果资源的林业企业和乡镇企业,可推广建新厂或改造旧饮料厂投产,其规模根据原料贮量及营销能力,可建3000瓶/时、5000瓶/时、10000瓶/时等不同规模山野菜山野果饮料厂。推广的具体措施:①为用户设计饮料厂工艺设计;②为用户设备选型及调试;③为用户培训技术人员及化验员;④协助用户申报绿标;⑤为用户制定企标;⑥为用户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保证生产合格产品。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五、项目名称:食用菌调味剂加工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应用于食用菌产品加工。

技术原理:此项研究采用物理加工的方法,不添加化学防腐剂及色素,将某些食用菌的诸多优点溶和在一起,取长补短,制成美味而赋于营养的复合调味剂。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此项目将某些食用菌的诸多优点溶和在一起,取长补短,制成美味而赋于营养的调味剂。即可作为汤料,冲泡即可饮用,又可作为氽汤、包馅、炒炖等调料,不需复水、方便食用,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需要。长期食用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技术内容:1、食用菌配比品种的选择。2、加工工艺技术(粉碎、配比、赋味、灭菌、干燥、包装等

相关技术参数)。3、提供不同风味配方3种。

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路线:  食用菌干品→净化去杂→配比→添加调味剂→粉碎→微波灭菌干燥→封装→食用菌调味剂成品

技术指标:此项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提供了1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食用菌调味剂加工技术;提供不同风味配方3种;产品保质期达1年以上。    经济指标:    食用菌调味剂投放市场后,预计每袋(100克)售价2-3元,即每公斤售20-30元,而食用菌等外品价格只在10元左右,食用菌调味剂也可利用边角料进行加工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大,经济价值可提高1倍。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此项目将某些食用菌的诸多优点溶和在一起,取长补短,制成美味而赋于营养的调味剂。可作为氽汤、包馅、炒炖等调料,不需复水、方便食用,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需要。长期食用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食用菌多以干品贮存,易于发霉或虫蛀,此项研究经微波灭菌,产品保质期显著延长,易于贮存,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并且食用菌调味剂可以利用等外原料或边角料进行加工,成本低,利润高,具有增加收益、避免资源浪费的意义,从食用菌干品到制成调味剂,其经济价值提高1倍以上,此项技术可为生产者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调味剂产品呈淡黄色粉末状,闻之有菇类特有的香气。系采用具有食疗保健作用和传统认识的菇类原料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味道醇厚浓郁,鲜味强烈,口感佳良,可广泛用于炖汤、下面、烧炒荤素菜及调馅,使居家、旅游佐餐的方便调料,产品营养丰富,便于食用和携带。长期食用可健体强身,益寿延年。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六、项目名称:松茸速溶茶加工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技术原理:项目采用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松茸,进行松茸速溶茶的研究开发。它是将松茸子实体中松茸多糖等有效成分经萃取浓缩,配合其他辅料而制成的一种固体饮料。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本项目采用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松茸,进行松茸速溶茶的研究开发。它是将松茸子实体中松茸多糖等有效成分经萃取浓缩,配合其他辅料而制成的一种固体饮料。本项目主要进行以下研究:

松茸多糖浸提最佳工艺的选择

本论文研究超声波破壁技术和微波萃取方法提取松茸多糖:(1)采用微波处理方法对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2)采用超声波技术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料液比对松茸水溶性粗多糖热水浸提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3)比较微波和超声方法,对松茸多糖提取率的高低,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绿茶浸提最佳工艺的选择

采用水为溶剂浸提绿茶,分别从浸提时间、温度、料液比三方面研究,以感官评定和吸光度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最佳提取工艺。

松茸速溶茶配方设计

分别从松茸多糖浸提液与绿茶浸提液的比例、甜味剂、酸味剂三方面研究,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黑龙江地区是松茸的主要产区,有着丰富的松茸资源,但目前松茸的加工方式十分单一,仅限于简单包装、保鲜,尚无松茸的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采用超微粉碎、水浸提出松茸多糖,再与浸提澄清后的绿茶浸提液进行复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并研制松茸速溶茶,可以充分利用松茸资源,加工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松茸精制产品,最大限度的增大松茸的附加值,加快我省食用菌的加工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绿茶具有清爽的香味,明亮的颜色,鲜爽淡雅的口感,速溶茶具有饮用方便、无垃圾、相对体积(或重量)小、易保存运输、不含有害物质、含有传统茶叶中能够进入茶汤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等优点,而松茸的主要活性多糖具有水溶性,因此,将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松茸与中国传统饮品茶相结合,再以白砂糖、蜂蜜、柠檬酸调味,研究开发松茸速溶茶的产品,既具有松茸和绿茶的保健功能,又有茶和蜂蜜的优良口感,让人们借饮茶品茗之机,收健康长寿之利。

松茸速溶茶既增加了茶的保健作用,又不失茶的应有风格,既能保持冲泡即溶,不留余渣,浓淡易调的特点,还能赋予松茸特有的香气和风味,并能与牛奶、果汁或蜂蜜、糖等兑饮[37],并且携带方便,适应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将能够扩大消费人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松茸速溶茶的研究开发与生产,还能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有效的利用我省松茸资源,解决松茸不宜于贮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将松茸等外品和边角料加以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变废为宝,增收节支,为综合有效利用我省松茸资源创造新途径。此外,松茸速溶茶作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还可为今后陆续开发松茸、灵芝等食用菌类速溶茶提供依据。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七、项目名称:应用液体发酵松茸菌丝体改良燕麦营养餐加工工艺的研究

【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技术原理:本项目主要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松茸菌丝体试验,提取松茸多糖,利用其与燕麦结合生产营养餐食品,确定最佳口味配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本项目主要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松茸菌丝体试验,提取松茸多糖,利用其与燕麦结合生产营养餐食品,确定最佳口味配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本项目主要进行以下研究:

松茸菌丝体的培养

采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所产的松茸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菌丝体,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菌丝体培养。

松茸多糖浸提最佳工艺的选择

研究超声波破壁技术和微波萃取方法提取松茸多糖:(1)采用微波处理方法对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2)采用超声波技术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料液比对松茸水溶性粗多糖热水浸提提取工艺进行了优(3)比较微波和超声方法,对松茸多糖提取率的高低,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松茸燕麦营养餐配方设计

分别从松茸多糖浸提液与燕麦浸提液的比例、甜味剂、酸味剂三方面研究,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黑龙江省目前现有的食用菌产业都是以简单的初加工为主,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松茸产品,完全依靠野生采集,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很多地方都是掠夺性的采摘,对我省现有的松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鉴于松茸资源的珍贵性和稀少性,本项目拟采用生物技术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松茸菌丝体,用松茸菌丝体替代野生松茸子实体进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对现有的燕麦冲剂食品进行改良,使二者结合,即方便了普通消费者吃到价格适中、营养丰富的松茸产品,又提高了燕麦即食产品的营养成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必将推动我省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对珍稀食用菌、人工不能栽培的共生菌品种的研究比较落后,尤其是以生物科技为手段,以菌丝体为原料生产系列健康食品,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形成产业化迅速发展。本项目拟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液体发酵法培养松茸菌丝体,可以获得大量的松茸菌丝体,用菌丝体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以此为原料就可以替代野生松茸子实体改良传统燕麦产品,进而开发出新的松茸燕麦营养餐。让松茸产品不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既降低了松茸产品的降格,又改良提高了传统燕麦产品的营养成分,使二者结合,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营养丰富的好食品。因此本项研究开发既能为人们提供珍稀食用菌的健康食品,也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八、项目名称:纸型山野菜产品配方研究

【项目简介】

1、项目来源:牡丹江市科技局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应用于森林食品加工。技术原理:本项目采用纸型蔬菜加工技术,同我国山野菜资源相结合,制造新一代纸型山野菜新产品,填补我国山野菜纸片加工工艺、配方和技术的多项空白,主要进行纸型山野菜配方的广泛试验,确定最佳口味配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

本项目采用纸型蔬菜加工技术,同我国山野菜资源相结合,制造新一代纸型山野菜新产品,填补我国山野菜纸片加工工艺、配方和技术的多项空白,主要进行了纸型山野菜配方的广泛试验,确定最佳口味配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研究出海鲜型、清淡型2种最佳口味配方,确定了“山野菜→清洗→漂烫→冷却→挑选绞碎→拨料→一次烘干→赋味切片→二次烘干→包装”的最佳工艺路线。

野菜纸片是一种蔬菜纸,也叫纸菜。是将野菜经过粉碎、均质、赋味、干燥等工艺科学加工制成一种纸型的野菜食品。野菜纸片不仅保留了原料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并且具有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的特点,便于储运、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野菜纸片营养丰富、便于储运、保藏、携带和食用,可为军队备战、野外考察等长期在外工作人员给养应用,并可作为休闲食品。

本项目采用纸型蔬菜加工技术,同我国山野菜资源相结合,制造新一代纸型山野菜新产品,填补我国山野菜纸片加工工艺、配方和技术的多项空白,主要进行纸型山野菜配方的广泛试验,确定最佳口味配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野菜纸片是一种蔬菜纸,也叫纸菜。是将野菜经过粉碎、均质、赋味、干燥等工艺科学加工制成一种纸型的野菜食品。野菜纸片不仅保留了原料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并且具有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的特点,便于储运、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野菜纸片营养丰富、便于储运、保藏、携带和食用,可为军队备战、野外考察等长期在外工作人员给养应用,并可作为休闲食品。野菜是我国森林食品之一,资源十分丰富,有300余种,蕴藏量达1000万吨以上。目前,已被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野菜品种不足100种,产量不足蕴藏量的十分之一。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野菜因为腐烂而浪费,而一旦加工成蔬菜纸产品,不但为我国方便即食食品增添了新品种,还可以作为其它食品的环保包装进行推广,同时又可以食用 。野菜纸片可以作为休闲食品销售市场。。每公斤干品野菜不足30元,若加工成山野菜纸片可卖80元以上,其产品附加值可高出1-2倍。我国野菜蕴藏量在1000万吨以上,建造年产1万吨野菜纸片加工厂,可创造8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可建造若干公顷的生态林保护区。此项目的开展, 此项目的引进符合当前林业经济发展需求,可变草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将为我国野菜加工探索一条新途径,并会带动纸菜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野菜纸片食品发展势头迅猛,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食品。在日本、韩国其销售额每年以15%~20%的增长率发展,在日本被誉为“21世纪食品”。因此可以肯定,集营养、保健、休闲、功能、方便为一身的野菜纸片,其发展趋势不可估量。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十九、项目名称:猴头高产培育及畸形菇防治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栽培猴头技术。提供适合我省栽培的猴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能够规范猴头生产,降低畸形菇的发生几率,能够提高优质猴头的产量,为我省猴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3、性能指标:筛选出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最佳原种培养基配方、最佳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各1个,筛选出猴头优良菌株1个;确定了猴头的最佳栽培模式;提供“猴头高产培育及畸形菇防治技术”资料1套。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该技术成果通过猴头优良品种选育、优质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畸形菇防治措施等试验研究,最终实现猴头栽培品种良种化,猴头栽培技术规范化,从而达到猴头优质高产栽培的目的。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孟黎明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项目名称:滑菇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科技成果应用于农区、林区,采用熟料栽培方式,进行反季节高产栽培。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滑菇半熟料栽培污染率高,本项目实现了滑菇春季反季节栽培,有效解决了制种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的技术难题。

4、成果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该技术成果从我省资源(木屑、玉米芯)丰富出发,结合自然经济条件,研究出滑菇熟料“墙式”两头出菇栽培法。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一、项目名称:姬松茸优良菌株及产品加工技术引进

【项目简介】

1、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无公害姬松茸栽培及其保健产品生产。该成果技术从生产无公害姬松茸出发,根据姬松茸“岩出101株”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国区域自然经济条件,总结出“塑料棚沙壤土垄式覆土立体栽培法”,制定了无公害姬松茸“岩出101株”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通过引种栽培姬松茸优良菌株,完善栽培加工技术工艺,开发无公害姬松茸的保健食品(优质姬松茸优良菌株子实体干品和姬松茸超微粉),解决了国内姬松茸栽培加工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工艺粗放、产品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生产问题。

2、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分析:首次提出“塑料棚沙壤土垄式覆土立体栽培法”和无公害姬松茸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经检测,本项目技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主要营养成分与日本栽培生产姬松茸“岩出101株”子实体干品没有显著差异。

3、成果的技术关键、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从生产无公害姬松茸产品出发,筛选出适宜的菌种培养基和栽培料配方,制定并遵循无公害姬松茸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进行栽培与加工;栽培生物学转化率超过60%;超微粉产品粗多糖提取率比子实体干品提高66%,破壁后姬松茸子实体产品有助于细胞内多糖的充分溶出和多糖的提取与吸收。

4、成果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引种的姬松茸“岩出101菌株”出菇大小整齐、均匀,栽培产量高,干品品质量好;建立了以哈尔滨市文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香坊区巴西菇栽培基地”为中心的姬松茸优良菌株和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学转化率在60%以上。2006年以来累计栽培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各类产品已实现销售额110万元,取得纯收入70余万元。

5、成果推广前景分析:姬松茸“岩出101株”抗逆性强、出菇质量好,栽培产量高,子实体的粗蛋白、粗纤维及总糖的含量也最高;“塑料棚沙壤土垄式覆土立体栽培法” 适宜我国区域自然经济条件,能有效利用栽培空间,降低生产成本;沙壤土垄式覆土,透气性、蓄水性适宜,有利于提早出菇和提高菇质、产量;该技术方法和生产工艺可行,产品质量安全,随着消费市场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广前景看好。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孟黎明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二、项目名称:食用菌高产培育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食药用真菌栽培生产、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食用菌深加工领域。

3. 主要技术指标:通过采集野生食用菌进行菌种分离、纯化;通过栽培品种收集筛选及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培育出我省主栽食用菌的优良品种。通过研究野生榆干离褶伞、黄伞的生物学特性,成功驯化了野生榆干离褶伞、黄伞品种,总结出了其人工栽培技术;成功引进了杏鲍菇、灰树花、白灵菇、姬松茸珍稀食用菌品种,并根据我省资源情况及气候条件,筛选出了其培养基配方及适宜我省条件的栽培技术,并制定了栽培技术规程。研究出了松茸等珍稀食用菌保鲜技术,改进了食用菌软罐头加工技术,研制出食用菌即食粉加工技术。

4. 成果创造性、先进性:课题培育出的我省主栽食用菌优良品种与我省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品种比较,产量可提高5-10%,而且产品质量好;榆干离褶伞、黄伞野生品种驯化成了可以人工栽培的品种;杏鲍菇、灰树花、白灵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能够在我省寒冷气候条件下进行栽培生产,该栽培技术具有先进性;食用菌即食粉加工、松茸等珍稀食用菌保鲜方面技术先进,改进了传统的食用菌软罐头加工技术。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

野生松杉灵芝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财政厅项目,项目编号2010-12。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松杉灵芝人工栽培;本科技成果应用于农区、林区,利用针叶木屑作为原料,采取纯菌种“袋口出菇”或“畦床出菇”的栽培方法。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该技术成果从我省针叶木屑资源丰富出发,结合自然条件,研究出“袋口出菇法”与“覆土出菇法”,达到松杉灵芝规模化生产目的。

4、成果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项目研究提出的“针叶木屑纯菌种畦床式覆沙壤土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松杉灵芝产量,具有创新性;松杉灵芝利用纯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菌丝长满菌袋后自然条件下继续培养6~8个月后,进行栽培出菇,产量高,具有创新性。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孟黎明

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三、项目名称:应用单孢杂交技术培育元蘑新品种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财政厅科技计划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栽培元蘑新菌株栽培生产。该技术能够缩短元蘑后熟时间,提高元蘑产量,提高元蘑产品品质,为我省元蘑产业提供优良新菌株。 

3、性能指标:课题组采集不同的野生元蘑菌株和生产菌株共9个,最终选定4个菌株为杂交亲本;应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将来自不同亲本的单核菌丝体进行杂交,利用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法,鉴别杂交1代与亲本的亲缘关系,经过筛选品比试验,最终得到元蘑的优良杂交新菌株1个。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该技术成果通过使用单孢杂交技术进行元蘑新品种的选育,亲本及杂交后代通过酯酶同工酶分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能够科学系统地判断杂交优势。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孟黎明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林下黄芪、桔梗人工栽培丰产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种植领域。为北药资源有效保护、培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选择适宜黄芪、桔梗生长的环境。

(2)掌握苗木繁育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黄芪围栏高床育苗、大垄平栽法是黄芪栽培方法的创新,为培育高质量的黄芪提出了有效的栽培技术,在省内外均居首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研究包括黄芪、桔梗两种药用植物的林下丰产栽培技术,深入研究了两种植物的生态生物学、栽培技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实为林区致富拓宽了新路,该项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 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四、项目名称:蛹虫草液体人工栽培及虫草苷和多糖提取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村。采用生物技术,进行蛹虫草液体人工栽培及蛹虫草提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蛹虫草液体人工栽培及蛹虫草提制技术的研究,确定栽培技术和工艺路线,建立完善的蛹虫草糖苷高效提制工艺与技术平台,促进其产业发展。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利用液体培养基获得虫草子实体。

(2)进行蛹虫草栽培示范,制定蛹虫草液体栽培技术规范。

(3)确定虫草苷和多糖高效提制工艺路线。

(4)提出蛹虫草液体人工栽培及虫草苷和多糖提制技术。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该项目通过对蛹虫草生长发育所需培养条件的研究,提出蛹虫草液体人工栽培技术,为人工生产蛹虫草提供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其突出特点为:菌株在发酵阶段用的时间较短,一般在7天左右,大约14天时可见子实体形成,经过40天左右子实体成熟。在栽培过程中采用静置培养,不用摇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取得发明专利一项《蛹虫草液体静置培养技术》。

【项目单位】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系人】 孟黎明

【联系电话】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五、项目名称:龙胆草规范化丰产栽培技术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种植领域。项目以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为指导,以良种繁育为基础,对筛选出的现有优良单株进行快速扩繁,建立优良种苗培育技术体系,实现种苗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主要完成了对龙胆的植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考察,适宜环境的选择,优良种苗培育技术;龙胆草定向培育、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及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建立栽培模式,合理密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提高栽植成活率、保存率,提高药材单位面积质量和产量,产量可提高15-20%。使北药资源优势得到可持续发展,为林区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林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提出龙胆草种子调制,病害防治适时播种生物防控技术。

(2)总结出栽植整地、栽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丰产栽培新技术,病害防治效果好,药材质量和产量明显提高。

(3)建立了配套的种苗培育与规范化种植采收技术模式。

【项目单位】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 孟黎明

【联系电话】 0453-6528052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六、项目名称:四种蕨类人工复壮和繁殖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种植领域。蕨类资源有效保护、培育加工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四种蕨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观察研究;(2)了解蕨类的生长发育与生态因子的关系,采取相应的人工措施;(3)掌握四种蕨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研究在对蕨菜、猴腿、荚果蕨和薇菜四种蕨类植物进行生物学生态学观察研究,掌握掌握四种蕨类的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该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项目单位】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 联系人 】 孟黎明

【联系电话】 0453-6528052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七、项目名称:文冠果新品种选育及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种植领域。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试验采用固定标准树、枝芽、花果,挂牌编号以便定期观测,定株、定期物侯观测、年周期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等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了优质苗培育,快繁体系构建;优良种源与无性系筛选,杂交育种,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早期文冠果园修复、造林整地、栽植方法、田间管理、根外追肥,以及进行各项增产措施、整形修剪等丰产栽培试验,现总结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冠果育苗及能源林建设技术体系。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目在“文冠果胚根处理技术、不同种源引种试验、文冠果良种选育、文冠果的施肥量提高座果率和种子千粒重及杂交育种试验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研究未见国内外报道。课题选育出优良品系2个,产量可提高15-20%。进行了优质苗培育、快繁体系构建、优良种源与无性系筛选、杂交育种、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早期文冠果园修复、造林整地、栽植方法、田间管理、根外追肥,以及进行各项增产措施、整形修剪等丰产栽培试验。提出良种选育技术、苗木培育技术、果园建立与管理、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技术,制定苗木培育及栽培技术标准。经济林培育至达产期,文冠果平均种子产量150.4kg/亩,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该成果将对我省文冠果能源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实用价值及学术科学价值。

【项目单位】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 孟黎明

【联系电话】 0453-6528052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二十八、项目名称:野山参培育技术的研究

【项目简介】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黑龙江省林区野山参栽培技术。

技术原理:通过对野山参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和实地培育野山参的实践,摸清野山参所需要的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人为创造出野山参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野山参的出苗率和保苗率,研究提高生长量的技术措施。

3、技术性能指标

培育野山参技术研究是研究如何提高培育野山参播种出苗率和保苗率。通过研究已将播种出苗率由立项时要达到的70%提高到80%,当年保苗率由立项时的50%提高到70%,2~5年生保苗率由立项时的60%提高到80%。通过研究找到了培育野山参出苗率低的原因,并研究出提高播种出苗率和保苗率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培育野山参技术。

发明了不破土播种技术,不破土播种培育出野山参参形好,参的形态特征和野山参完全一样,培育野山参关键是培育出具有野山参形态特征的参。刨坑(沟)播种培育出的野山参,参形介于园参和野山参之间。许多培育野山参的人,为了培育出具有野山参形态特征的参,采取用催芽种子出芽断根后播种,采取选苗整形后移栽,栽苗时往苗下放沙石、木片、树皮等杂物,想培育出具有野山参形态特征、参形好的野山参,但这些方法培育出的野山参只能是移山参,与真正野山参有一定的区别,外部形态就可识别出来。不破土播种培育出的人参,参形好的可占40%以上。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人参当年出苗率达到80%,当年保苗率达到70%,2~5年生保苗率达到80%。

(2)确立了培育野山参林内光照强度为10%~30%之间、雨滴不能直接落到人参秧苗上的培育技术。

(3)发明了不破土播种技术,使培育的野山参与天然野山参形态特征相近,在野山参培育技术上是一创新。不破土播种技术的发明,为培育真正的野山参开辟了一条新路,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技术难关。不破土播种技术的发明,是培育野山参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林下培育野山参是森林立体经营的最佳选择。通过研究总结出培育野山参技术,为大面积培育野山参提供技术,使野山参成为东北林区的一大产业,为林区致富奔小康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研究成果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广前景极其广阔。

【项目单位】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联 系 人】 孟黎明

【联系电话】 0453-6528052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技术支持: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